突发!美对华新增钢铁、铜、锂、烧碱和红枣为所谓重点执法对象!

-
涉及关键原材料与新能源产业链
-
钢铁、铜、锂、烧碱都是中国在新能源、电动车和基础制造业上的核心出口原材料。美国将其纳入执法清单,显然是冲着中国在全球新能源和制造业竞争力来的。
-
特别是锂,直接瞄准了电动车电池产业链,这和美国近年来扶持本土新能源企业、吸引供应链回流的战略高度契合。
-
“红枣”被列入清单的象征意义
-
红枣并非美国的主要进口品种,但它与新疆农业紧密相关。把红枣列入执法清单,更多是政治符号化的操作,用来延续“新疆议题”的政治化炒作。
-
航运层面:不确定性上升
-
对中国出口企业而言,未来涉及上述品类的货物在美国港口的查验比例会进一步提高,通关周期拉长,滞港与滞箱成本必然上升。
-
美国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,也会让托运人和货代更加谨慎,增加了跨太平洋航线上运营的不稳定性。
3/ 特朗普政府所谓的“为美国经济与国家安全而战”,本质上是把经济问题政治化,用“强迫劳动”这一说辞来合法化贸易保护主义。
-
一方面,美国面临通胀压力和制造业复兴困境,需要通过人为设限来打压中国的成本优势。
-
另一方面,特朗普即将进入关键的政策博弈期,对华“强硬”既是选票需要,也是转移国内矛盾的工具。
这并不是单纯的人权问题,而是经济竞争与产业安全的博弈。
4/ 对中国航运与供应链的启示
-
企业需提前布局多元市场
依赖美国市场的相关出口企业必须加快寻找东南亚、中东、非洲等新兴市场,以分散风险。 -
供应链“去美国化”趋势加快
在高科技、关键原材料领域,美国的政治化限制只会倒逼中国与更多第三方国家建立供应链合作,形成新的贸易网络。
核心数据
-
全年预测:
-
2025年美国进口总量预计 2410万TEU
-
较2024年的 2550万TEU 下滑 5.6%
-
9-12月预测降幅:
-
9月:183万TEU,同比 ↓19.4%
-
10月:182万TEU,同比 ↓18.7%
-
11月:171万TEU,同比 ↓20.8%(为自2023年4月以来最低月度进口量)
-
12月:172万TEU,同比 ↓19.2%
主要驱动因素
-
关税压力与提前进口:进口商为避免新关税,提前将节日季库存运抵美国 → 四季度需求回落。
-
2024年港口异常:因西海岸罢工威胁,大量货物提前入境。
-
提前备货效应:Hackett Associates 创始人 Ben Hackett 指出,节日库存已在9月底前到位 → 导致四季度进口量明显下滑。
阶段性差异
-
8月:预计进口 220万TEU,比7月增长 5.8%
-
上半年:进口 1253万TEU,同比增长 3.6%(主要受关税提前推动)
-
6月:实际 196万TEU,同比/预测均 ↓5%
零售业担忧
-
NRF供应链与关务政策副总裁 Jonathan Gold:
-
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和关税正在推高消费品价格
-
最终将导致零售商货架上的商品减少
7/ 当前最需实时关注的,依然是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变动,这对全球贸易和物流产生直接且深远的影响。作为最大的不确定因素,特变量既带来挑战和机遇,当然也伴随着风险,因此风控应放在首位。欢迎加入最航运知识星球,获取第一手深度解读。
来源:最航运